工業泵發展迅速 國內市場仍存空間
我國有一定規模的泵制造廠家達2000余家。全部泵業約生產450系列,5000余個品種。一般的泵國內基本都能設計、生產。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先后引進100多個系列,2000多個品種,不僅極大地沖擊了國內落后泵業的市場,而且縮小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。此外,通過與國外合資、合作的生產方式,使我國關鍵用泵的技術水平正在接近國外同類泵產品的先進水平。
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鼓勵和支持政策為泵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。尤其是跟泵行業相關的《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》的出臺,引導了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“專、精、特”方向發展,形成優勢互補、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。
政策推廣力度加強,而社會對水質改善需求強烈,作為能效高、二次污染極少的不銹鋼泵市場獲發展機遇。2011年國內水泵總產量為9739萬臺,非農領域2500萬臺,推算不銹鋼泵銷量占比不到18%,其保守替代空間是目前市場規模2-3倍(考慮非農領域占有率升至50-60%,以及部分農業泵領域替代),未來幾年行業有望保持20%增速發展。
在我國十二五期間政策支持下,我國潛水泵行業蓬勃發展。并且國家大力扶持多家污水泵企業,保證城市污水排放、污水泵站建設。不銹鋼泵替代進程預計將加速。
從目前情況看,國內泵制造業大體由三部分企業組成。這三部分企業是:經股份制改造的國營企業;合資和外資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以及大量的民營企業。從近幾年的銷售業績分析,名列前茅的泵制造企業,當屬大型民營泵制造廠。它們不僅躋身泵制造業的高端,成為泵制造業的中堅力量,而且有后繼發展的能力。而那些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卻仍處于產業鏈下端的位置,如果不求進取、不思聯合發展,長此恐怕難以為繼;股份制改造后的國營企業盡管相當一段時間步履維艱,但可喜的是經過整合、重組已經逐漸走出低谷,成為泵制造業的一股正在走強的力量;合資和外資控股的、甚至獨資企業,目前已在國內泵制造業占有重要地位。一些原來資深的大型國有企業以其市場、土地及人才資源換取國外泵制造企業的技術入股。
在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泵閥業對于實新型工業發展道路起到引導作用,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泵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受益于金融危機,因我國泵閥行業在金融危機期間訂單量下降、原材料價格上漲,從而導致行業內部的優勝劣汰,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因此而被淘汰掉,因此使得泵閥行業得以“輕裝上陣”,取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。